@中方人 开学季,学校传染病预防小知识
2023-02-08 15:27:2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瞿金花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9227

二月早春,微风拂面,和煦爽心;春回大地,乍暖还寒,开学季已来临。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,开学后学生近距离接触频繁,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。为了同学们能健康快乐地开启新学期的学习,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十分重要!

学校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?

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流行性感冒、结核病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、手足口病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。

1、新冠病毒感染

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。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出现发热、干咳、咽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,部分患者症状为轻、中度,严重的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休克、代谢性酸中毒等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甚至死亡。

2、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等症状。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、传染性强,极易造成传播流行。

3、肺结核

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。肺结核病是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,是我国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。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、打喷嚏,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其他人。咳嗽、咳痰、咯血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,其他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、夜间盗汗、午后发热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等。

上述疾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,由于学生学校生活比较集中,接触频繁,如果有人感染了,没有及时发现和正规治疗,很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传染。

4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
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,感染后会引起病毒性胃肠道疾病,即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。该病主要以“粪-口”传播为主。人感染诺如病毒后,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,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居多。诺如病毒传染性强,很容易在学校、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造成传播流行。

5、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 71)为主要的致病病原体。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它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,主要表现发热,厌食,口腔、手、足,及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。

6、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主要发生在胸、腹、背,四肢很少。

7、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,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。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、耳下腮部、颌下漫肿疼痛,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、后、下方蔓延,可并发脑膜脑炎、急性胰腺炎等。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,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。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,预后良好,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。

针对学校常见传染病,大家如何做好预防?

1、 做好健康监测

家长注意每天孩子的健康状态!如果孩子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腹泻、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,千万不要带病上学!居家观察休息,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向老师报备!学校应严格落实“晨午检”制度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,发现呼吸道疾病学生增多或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应及时向疾控部门、教育部门报告。

2、加强个人防护

开学后,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,如戴口罩、勤洗手,少聚集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,尽量保持家庭、学校“两点一线”,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物品,不要用脏手触摸自己,上学到校、放学回家应当及时洗手。

3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

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,如饭前便后,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;居家经常打扫,勤换晒衣服和被褥;住家和教室、宿舍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如有咳嗽、打喷嚏时,用纸巾捂住口鼻,并立即洗手,避免用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。

在饮食起居方面,三餐定时定量,荤素搭配,注意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,不吃寒凉食物,不喝生水。早睡早起,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;每天可安排适量时间参加体育运动,促进生长发育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
4、及时接种疫苗

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、流感、流腮等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。请符合条件的师生按照相关接种要求,及时、全程接种疫苗,筑牢免疫屏障,抵御传染病的侵袭。

责编:袁敏

来源:中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